
鲁迅(1881-1936),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才,浙江绍兴人。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,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、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,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,也被人民称为“民族魂”。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、短篇小说、评论、散文、翻译作品,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主要作品包括小说集学《呐喊》《彷徨》、《故事新编》,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,文学论著《中国小说史略》,散文诗集《野草》,论文集《门外文谈》,杂文集《坟》《热风》《华盖集》《华盖集续编》《南腔北调集》《三闲集》《二心集》《而已集》《花边文学》《伪自由书》《附集》《准风月谈》《集外集》《且介亭杂文集》《且介亭杂文二集》《且介亭杂文末编》等。
鲁迅专题
- 陆建德:走出狂人的铁屋
- 杨晓刚:鲁迅先生对道家思想的评价
- 倪墨炎:我为什么写《真假鲁迅辨》
- 蔡双全:试析瞿秋白与鲁迅文艺观的差异
- 黄乔生:鲁迅、周作人与韩愈
- 陈平原: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——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
- 蔡双全:试析瞿秋白与鲁迅文艺观的差异
- 吕正惠:鲁迅的成就
- 朱永嘉:海婴走了,我想念他
- 谷兴云:一桩学界疑案的终结
- 李泽厚 刘再复: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——鲁迅为什么无与伦比
- 雷颐:鲁迅手稿大风波
- 鲁迅:《呐喊》自序
- 雷颐:鲁迅手稿风波
- 马佳:鲁迅的23个元旦
- 汪晖:死火重温
- 陈丹青:鲁迅与艺术
- 孙郁:鲁迅与绘画
- 孙郁:古道西风
- 孙郁:狂士们
- 孙郁:张中行--在周氏兄弟之间
- 傅国涌:我们什么时候忘记鲁迅?
- 程广云:鲁迅走后怎样?
- 汪晖:声之善恶:什么是启蒙?——重读鲁迅的《破恶声论》
- 孙郁:夜枭声
- 王风:文学革命的胡适叙事与周氏兄弟路线
- 林贤治:鲁迅:四城记
- 陈漱渝:鲁迅与章士钊的一场诉讼
- 钱理群:陈映真和“鲁迅左翼”传统
- 姚新勇:鲁迅:专制主义的精神盟友?
- 傅国涌:重建批评之道
- 张耀杰:鲁迅所谓的“偷”与唐弢的抄袭剽窃
- 王学谦:鲁迅的变异:从政治偶像、文化权威到文学经典
- 王学谦:道家文化:鲁迅生命意识的传统资源
- 王学谦:生命性共鸣——鲁迅与尼采哲学思想论纲
- 张宁:转而未变——论鲁迅“向左转”的内在奥秘
- 彭小燕:遭遇虚无与沉潜虚无
- 朱学勤:想起了鲁迅、胡适与钱穆
- 王得后:鲁迅“中间物”思想三题
- 刘东:什么才是“孺子牛”?
- 邵建:tolerance的胡适和intolerance的鲁迅
- 刘再复: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两大精神类型
- 符杰祥:鲁迅文学的起源与文学鲁迅的发生——对“弃医从文”内部原理的再认知
- 傅国涌:鲁迅为什么不喜欢杭州?
- 代田智明:全球化·鲁迅·相互主体性
- 朱正:鲁迅的一个世纪
- 丸山昇:通过鲁迅的眼睛回顾20 世纪的“革命文学”和“社会主义”
- 孙玉祥:鲁迅为何在小说书信中对顾颉刚大搞人身攻击
- 孙郁:在鲁迅的暗区里
- 止庵:《鲁迅著译编年全集》答问
- 胡胜华:“鲁迅并未视胡适为论敌”吗?
- 王彬彬: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:鲁迅的不骂蒋介石与胡适的敢骂蒋介石
- 王彬彬:胡适、鲁迅与陈德征
- 丸山升:回想——中国,鲁迅五十年
- 鲁迅淡出教科书 民族脊梁成鸡肋
- 江力:试论鲁迅散文“父亲”、“母亲”的文化想像——以《朝花夕拾》为中心
- 李新宇:1955:胡风案中的鲁迅
- 李劼:鲁迅,通向毛泽东的桥梁
- 张绪山:毛泽东棋局中的鲁迅——从“假如鲁迅还活着”说起
- 吕新雨:鲁迅之“罪”、反启蒙与中国的现代性
- 李伯勇:拥读鲁迅——一个“老三届”的心路历程
- 张旭东:“让鲁迅的文本自己说话”
- 钱理群: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
- 蔡双全:革命家和文学家的“歧途”——试析毛泽东与鲁迅文艺观的差异
- 周濂:如果要寻找思想我不会想起鲁迅
- 钱理群:“鲁迅”的“现在价值”
- 张旭东:杂文的自觉—鲁迅“过渡期”写作的现代性与语言政治
- 乐黛云:肩起黑暗的闸门
- 陶东风:爱国的分寸——读鲁迅《内外》有感
- 王东成:鲁迅身上需要我们抛弃的东西
- 王东成:启蒙与爱国
- 郭铁成:“鲁迅”:作为一种文化
- 李伯勇:个人鲁迅——中国现代性的“石”与“火”
- 孔庆东:伟大的二重性格——鲁迅精神一解
- 张旭东: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
- 高远东:鲁迅的可能性———也从《破恶声论》寻找支援
- 刘小清:鲁迅眼中的“四条汉子”
- 高怀举:“逃难保命”还是“读书救国”?——鲁迅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分歧的一个具体例证
- 梁卫星:何为鲁迅之是非,鲁迅之是非何为?
- 梁卫星:《阿Q正传》阅读札记
- 李新宇:1928: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
- 李新宇:鲁迅: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
- 李新宇:面对世纪末文化思潮对鲁迅的挑战——兼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现实合法性问题
- 江力:一生一知己——献给鲁迅先生诞辰127周年
- 单世联:尼采的“超人”与中国反现代性思想
- 孙惠柱:易卜生和比昂逊:挪威的鲁迅和胡适?
- 吴欣然:2008:为孩子纪念鲁迅
- 朱航满:顾随与周氏兄弟
- 谢泳:鲁迅、郁达夫日记比较阅读
- 索良柱:从民族国家拯救鲁迅——重释“幻灯片事件”
- 邵建:胡适与鲁迅,阳光与闪电
- 钱理群:漫话鲁迅
- 杨福泉:驳《现实请鲁迅走开》
- 李劼:作为唐·吉诃德的鲁迅和作为哈姆雷特的周作人
- 汪晖:戏剧化、心理分析及其它——鲁迅小说叙事形式枝谈
- 钱理群:如何对待从孔子到鲁迅的传统
- 范伯群:《催醒术》——1909年发表的“狂人日记”
- 林贤治:也谈五四、鲁迅与胡适
- 丸山升:日本的鲁迅研究
- 范伯群: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到恽铁樵的弃文从医——恽铁樵论